俗话说“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地区清明时节特有的应节小吃,又叫青团子,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为传承传统文化,促进邻里交流互动,营造和谐有爱的社区氛围,清明节到来之际,大亚湾各村(社区)纷纷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制作艾粄及慰问走访活动。
大亚湾霞涌上角村:小小志愿者学做艾粄送老人
4月2日,大亚湾区霞涌街道上角村社工站开展了“艾草青青,爱满上角”上角村美食制作慰问活动。社工组织村文化队志愿者带领青少年志愿者制作艾粄,并入户探访关爱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等,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怀。
活动前,社工带领小志愿者们认识艾草、清洗艾草。活动开始,村里的美食导师——村文化队志愿者介绍客家艾粄文化和艾粄的制作过程。和面、裹馅、捏团……美食导师一边做一边讲解,小志愿者们跟着学得很认真,一会儿,一个个碧绿的、散发着浓浓艾香的艾粄就做好了。经过25分钟大火开蒸,热气腾腾的艾粄新鲜出炉了,大家喜滋滋地品尝着劳动成果,现场其乐融融。
接着,社工将制作好的艾粄打包装盒,带领志愿者们去探访慰问村里的空巢老人、高龄老人、残疾人等。入户过程中,黄珍阿婆拉着社工的手非常激动地说:“你们有心了,感谢党和政府牵挂着我们。”小志愿者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好有意义,下次还要参加。”
大亚湾澳头衙前村:妇联执委带领村民做艾粄 传承清明习俗
4月3日上午,大亚湾澳头衙前村社工站联合衙前村妇联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巾帼学艾粄手艺”衙前村清明习俗传承活动。
一大早,社工与村民来到村妇联执委陈秀碧家中。活动中,从艾叶的处理、和面的技巧到艾粄定型的注意事项等,每一个步骤,陈秀碧都在旁耐心指导村民。大家一边忙活,一边聊村里的清明节习俗、艾粄文化等话题,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更多传统文化。据了解,衙前村一直以来都有清明前后做艾粄的习俗。
在村民齐心协力下,一个个圆碌碌、绿油油的艾粄完成了。接下来,社工将完成好的艾粄打包装盒,入户送给村里的残障人士。
惠报全媒体记者 匡湘鄂 通讯员 林丹丹 刘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