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再添巨无霸
2023-05-22 10:10:18 稿源:惠州头条APP点击:

  风从海上来,潮涌大亚湾。五月的大亚湾畔再次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5月19日上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开工仪式在大亚湾石化区举行。这个预计总投资521亿元,包括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下游等共18套化工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的项目,建成投产后乙烯产能将达到380万吨/年,为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企业之一。
 


 

  从2002年一期项目动工,到2018年二期项目正式投产,再到如今三期乙烯项目开工,中海壳牌世界级石化“巨无霸”深耕惠州大亚湾,不断茁壮成长,为惠州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大亚湾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再添澎湃动力,成为惠州践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的又一生动实践。
 

  2023年5月22日,《惠州日报》通版报道中海壳牌三期乙烯项目。
 

  A、建成目前国内在运行的最大单体乙烯生产工厂之一

  海风徐徐,站在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办公楼顶层上远眺,整齐划一的巨大储罐、纵横交错的管廊像一幅巨大的工笔图画铺展在眼前。

  时光回溯,心潮澎湃。1993年,大亚湾开发区成立,为惠州打开了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2000年10月29日,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惠州地方合同在惠州签署。2002年11月1日,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在大亚湾畔奠基,宣告当时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正式落地。
 

  大亚湾石化区。
 

  经过2万名建设者紧张施工,2006年初,中海壳牌一期项目成功投产。投产以来,这个引进了13项世界领先技术(含壳牌专有技术),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模式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企业,实现了优质运营和安全绿色发展。并且,在该项目带动下,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石化产业发展成为惠州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

  中海壳牌一期项目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让大亚湾石化产业发展热潮涌动。2018年4月,经3年多时间的建设,中海壳牌二期项目投产。至此,中海壳牌乙烯总产能翻番,增加至220万吨/年,成为目前国内在运行的最大单体乙烯生产工厂之一,也宣告大亚湾石化区一跃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规模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
 


 

  一个项目带来一条产业链。在中海壳牌等大项目“榕树效应”下,中海油、LG化学、巴斯夫、科莱恩化工、三菱化学、欧德油储、恒力等企业纷至沓来。如今,大亚湾石化区已成长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和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已实现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2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园区有13家世界500强企业,国企、外企、民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

  B、良性生态圈催生中国海油和壳牌再度携手投资建设三期项目

  “中海壳牌的成功得益于股东双方的强强联手和优势互补,更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回顾中海壳牌扎根惠州大亚湾20多年的稳健发展,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裁唐令力将三期项目的顺利落地开工,归结于得益“天时、地利、人和”的良性生态圈。“天时”是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加速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带来澎湃动力;“地利”是项目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这个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发展区,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具有非常好的便利条件、非常成熟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政策,促使产业产生“榕树效应”和聚集效应;“人和”则是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开发区打造的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中海油和壳牌两大股东的各自优势,以及安全可靠运行了20多年的精英员工团队。

  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落地的推动,在国家部委和省直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和支持帮助下,我市加快项目推进。2019年2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列入第二批国家重大外资项目。历经转规、核准、实施协议和投资协议签署、专利选择、工艺包编制和总体设计等重要阶段和节点后,该项目顺利开工,预示着项目正紧锣密鼓地稳步向前推进。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开工现场。
 

  三期项目建设的乙烯裂解装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裂解装置之一。项目竣工投产后,中海壳牌乙烯产能将达到380万吨/年,大亚湾石化区乙烯产能将超540万吨/年,未来将达到700万吨/年,规模居世界前五。

  据介绍,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预计总投资521亿元,以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为核心,将建设包括64.5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87.5/40万吨/年苯乙烯/环氧丙烷、45万吨/年聚醚多元醇、40万吨/年α-烯烃、5万吨/年聚α-烯烃、60万吨/年茂金属聚乙烯、45万吨/年共聚聚丙烯等18套化工装置、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三期建成后,中海壳牌乙烯产能将达到380万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企业之一。

  相比正在稳健运行的一期、二期项目,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的工艺技术及产品特点备受关注。唐令力介绍,项目引入多个在国内乃至亚洲首次应用的工艺技术,包括壳牌专有的α烯烃技术,生产的高端聚烯烃产品可以部分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的市场需求,缓解国内高端聚烯烃产品供应结构性短缺问题。
 

  5月19日上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开工仪式在惠州大亚湾举行。
 

  “项目将有效填补国内绿色高端化工品空白,促进我国化工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助力惠州打造国内整体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优的炼化一体化基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进介绍,低能耗、低碳排、低污染和高质量为绿色特色优势,这组关键词会有力推动中海壳牌产品向高附加值、高竞争力转型。

  据介绍,该项目各工艺装置能耗指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优化项目范围、大型压缩机组电气化、使用低碳燃料等,实现项目总体二氧化碳减排,推动可再生绿色能源电力的利用,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

  三期项目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差异性、高竞争力、高品质等特点,将减少中国市场对高性能茂金属聚烯烃、高端聚醚多元醇、高碳烯烃聚合单体、高碳醇和高品质润滑油添加剂等产品的进口依赖。

  C、新工艺新产品填补国内生产空白

  从中海壳牌“出发”,环氧乙烷等产品经过管道进入科莱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的厂房加工,最终被广泛应用于药品、洗发水、沐浴露、护肤品等护理产品……

  作为大亚湾石化区的“龙头”和“链主”企业,经过20多年发展,中海壳牌以其“榕树效应”和大项目的带动优势,吸引了10多家优质的“隔墙供应”客户落户大亚湾石化园区,包括巴斯夫、科莱恩、三菱化学等世界知名和行业领先企业,其液体产品在园区内的就地转化率近50%。

  在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将基础化工产品输送给邻近的下游企业,实现产品就地转换的模式,被称为“隔墙供应”。“隔墙供应”不仅最大化节省物流费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益,更让废水、废气、废渣逐渐实现“吃干榨净”,让产业发展与碧海蓝天兼得。当前,大亚湾石化区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率达71%,形成了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烃、碳九等优势产业链。
 

  石化产业园区全景图。 惠州日报记者曾静妍 摄
 

  “作为中海壳牌‘隔墙供应’下游企业,我们已有十几年的亲密合作关系,期待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带来更高品质的产品。”科莱恩惠州公司总经理罗浩东表示,科莱恩惠州工厂的主要原材料是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环氧乙烷通过中海壳牌一期、二期项目管道隔墙供应,既最大化节省物流费用,又降低安全风险。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建设的化工装置中包括64.5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通过与一期、二期项目优化整合,将为下游企业提供更有保障、更高品质的原材料供应。科莱恩惠州公司也将继续保持与中海壳牌的密切合作,携手共进,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员工在科莱恩惠州工厂实验室作业。
 

  惠州伊斯科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30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5万吨/年碳五石油树脂装置、10万吨/年碳九加氢装置是中海壳牌配套项目。依托中海壳牌“隔墙供应”提供稳定可靠、优质多元的石化产品,伊斯科稳步迈进石化园区“优等生俱乐部”序列,其中30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和5万吨/年碳五石油树脂装置均排在亚洲地区前列。“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势必为大亚湾石化产业中下游发展掀开全新篇章。”伊斯科总经理何秀云对新项目给大亚湾石化产业链带来的积极效应充满信心。

  唐令力表示,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建成后,中海壳牌乙烯产能将达到380万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企业之一,规模效益显著。该项目还将与现有化工、炼油一二期项目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炼化一体化程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将利用壳牌先进技术,对已有产品进行差异化生产,同时引进新的产品工艺,生产新的产品,填补国内生产空白。利用一期、二期及三期的协同效应,从原料加工到产品销售进行统筹优化及改造,减少投资费用,降低成本。

  风劲正扬帆。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的落户建设,对深化我国对外开放与合作,优化调整石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德辉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德辉 匡湘鄂 冯丽均 通讯员惠湾新
 

  服务篇

  省市区高效联动,服务项目跑出加速度

  5个工作日完成手续核准,比规定时限缩短四分之三

  5月19日上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动工仪式圆满结束。“经过艰辛攻坚,项目终于动工建设了。”回顾项目报批历程,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局长黄伟忠感慨道。

  据介绍,在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的高效服务下,在市、区两级项目工作专班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4月29日,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转规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11天后的5月10日,省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核准,核准手续只用了5个工作日,比计划时限缩短四分之三;11月18日,项目获得海域使用不动产权证;2023年4月底项目进场动工,5月19日,在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见证下,项目动工仪式举行。

  “项目动工不是专班服务的终点,而是深化项目服务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做好三期项目的跟进服务和业务协调,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该项目服务专员王斌说道。
 

  
    重大石化和能源项目纳入省市指挥部工作机制

  “在服务项目落地过程中,我看到了省、市、区三级政府的决心,看到党员干部的担当,助推项目跑出了加速度。”市石化新能源重大项目工作专班(以简称“项目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节能中心副主任林任碧介绍,2022年4月,广东省政府调整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工作机制,下设6个领域的专项指挥部,惠州市迅速对应成立了总指挥部及相应领域的专项指挥部,惠州市能源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指挥部就是其中一个,我市重大石化、能源项目也随之纳入了这个机制体系,实行一周一调度、急事即办。

  惠州市能源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指挥部办公室成为了统筹、沟通、协调、推进全市重大项目的中枢机构,项目工作专班与各县区及项目建设单位梳理制约项目建设关键环节的核心问题,明确时间节点、具体措施、责任单位,全力推进项目各项报批和投资建设。

  为此,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实行了“项目专员服务制”,即每个项目安排A/B角两名服务专员,对项目“一跟到底”,事无巨细、全程零距离协调服务。王斌、吴梓成被确定为服务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的专员,与大亚湾项目办和项目建设单位的负责团队无缝对接,建立项目工作台账,舆情每日一报,随时掌握项目情况;同时对接省制造业和能源专项指挥部、市总指挥部,及时上报项目情况,千方百计推进解决项目“卡脖子”问题,将项目导入建设的快车道。

  黄伟忠介绍,在推动项目动工过程中,省委、省政府领导亲临指挥调度,破解项目重大痛点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跑北京各部委沟通协调,亲自指导推进项目路径;市区两级工作专班进行了无数次项目协调,才顺利完成了项目的转规、核准和用海审批,为项目动工奠定重要基础。
 

 
  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服务工作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我市建立‘1+6+1’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专班运作体系,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服务工作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积极协调国家重大外资项目专班,及时协调推进中海壳牌三期项目前期工作中涉及国家事权的问题。转规方面,指导大亚湾开发区、项目单位按照储备转规划项目的要件要求,加快项目详细建设方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园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评等关键前期工作,积极向国家和省发展改革部门沟通汇报,推动实现2022年4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转为规划项目。

  该负责人表示,用海报批方面,市发展改革局配合用海专班全力做好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优化用海总平面布局方案,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加快审查,并于2022年10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核准方面,指导项目单位提前准备申请报告等核准要件,并多次组织线上模拟申报,安排局分管负责同志到省发展改革委驻点工作,全程跟进项目核准办理流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省发展改革委5个工作日内完成了核准手续,比法定时限缩短3/4。”
 

  
    为项目提供全方位保姆式专业化服务

  重大石化项目建设规模大、流程长、系统性强,人财物等各种要素的统筹协调配合十分重要,需要匹配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大亚湾开发区在省市部署下,设立重大石化项目专班(以下简称“专班”),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机制、一抓到底”的模式,实行“挂图对表”作战,并构建起了纵向互动、横向联动的立体化沟通协调网络,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以全方位、保姆式、专业化的服务为重大石化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装上“效率引擎”。

  在中海壳牌三期项目谈判的关键时刻,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企业核心人员需从英国入境开展项目商洽,招商队伍积极协调其入境隔离事宜,不惧危险亲自到机场接送,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地方政府的人文关怀,加快了中海壳牌三期项目的谈判进程。

  “在石化项目推进过程中,甘于奉献,任劳任怨,是每位同事的真实写照。”回忆起服务项目落地的奋斗历程,专班办公室副主任、大亚湾开发区石化能源产业局副局长周亮如是评价大家的奋斗状态:“白加黑”“5+2”是家常便饭;出差频繁,一个月数次往返北京是正常节奏;为了抢抓进度,挂图作战,与时间赛跑,带病坚持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态。

  中海壳牌三期项目2019年9月列入国家储备类项目,2020年5月17日就完成各项前期工作,顺利举行项目“云签约”仪式。短短七个多月的时间,项目取得如此的进展,让大家备受鼓舞。而专班办专业、敬业的精神,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恒力石化等企业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落户惠州大亚湾速度和服务的高度评价,他们也在用增资扩产的实际行动,为大亚湾、为惠州点赞。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欧阳德辉 袁畅
 

  专家说

  惠州迎来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重要拐点

  5月19日,位于惠州大亚湾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开工,建设年产160万吨的乙烯裂解装置及下游的聚烯烃装置、高端聚醚多元醇装置等共18套化工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大亚湾石化区乙烯产能将达到540万吨/年。

  多位业界专家认为,乙烯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54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在全国占比将达到1/10,将极大地提高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石化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对大亚湾石化区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意义重大,项目的动工可视为惠州石化产业向下游精细化工产业大步迈进,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的重要拐点。

  大亚湾石化乙烯加工能力将跨入“世界级”

  “乙烯工业用途广泛,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医药、染料、农药、化工新材料和日用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它代表一个国家石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中国化工学会会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纪红兵表示,乙烯的生产规模决定了基础化工原料的规模,对中国80%及以上的化学品生产及产业链延伸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2022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产国,乙烯产能规模达4482万吨。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建成后,大亚湾将形成54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在全国占比将达到1/10。“这个产量对提升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石化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毫无疑问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纪红兵解释称,有了大规模的乙烯产能,往下游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链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原料供应,“所以,这个项目的建设可以看作惠州石化产业往精细化工做大做强的重要拐点。”

  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院长肖定书也持同样的观点。肖定书表示,未来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建成,大亚湾石化区乙烯加工能力将跨入“世界级”,较大程度地补上炼油能力的短板。

  在上中下游一体化中迈出重大一步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除了建设年产160万吨的乙烯裂解装置,还将建设64.5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87.5/40万吨/年SMPO、45万吨/年POD、40万吨/年α-烯烃、5万吨/年聚α-烯烃、60万吨/年茂金属聚乙烯、45万吨/年共聚聚丙烯等18套化工装置。

  项目还将引进壳牌专有技术,其中α烯烃、聚α烯烃、茂金属聚乙烯技术是在亚太地区的首次应用,生产高附加值、高独特性、高市场竞争力的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α烯烃、低密度线性聚乙烯(mLLDPE)等产品。

  肖定书表示,这一批下游产品生产装置将极大地缓解国内聚烯烃产品供应结构性短缺问题,减少中国市场对高性能聚烯烃产品的进口依赖,也意味着大亚湾石化区在“油化”结合、上中下游一体化方面迈出非常关键的一步,不但能进一步提升大亚湾石化区竞争力,对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也同样意义重大。

  纪红兵则表示,在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随着国际石化龙头企业在中国的布局,我国化工产业发展迎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国际石化巨头在这里开始进行PK,将带来国际先进的技术,生产成本更低、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大亚湾石化区在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的过程中,正好赶上这波机遇,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和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上马建设,对提升广东石化产业集群竞争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纪红兵进一步分析称,埃克森美孚和中海壳牌在大亚湾石化区内除了生产共性的原料之外,在精细化工、新材料产品方面将会有不同的布局、不同的发展,这将形成双子星的联动格局,成为大亚湾石化区建设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的重要推力。

  有助推动形成石化新材料产学研生态圈

  “中海壳牌、埃克森美孚、恒力石化等巨头在惠州建设的石化中下游重大项目,从产学研的角度来说,同样是重磅利好。”肖定书表示,石化中下游产业链有着精细化、专业化、高附加值化的特点,越往下游技术含量越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关的需求就越大,这些项目的落地极大地拓展了石化产业的创新空间,在技术领先、绿色环保的市场需求以及构建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带动下,将有望推动形成石化新材料产学研生态圈。

  肖定书建议惠州坚持产业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和育人导向,以有组织科研的模式,将丰富的智力资源、高端科技人才融入产业链,同时搭建共享研发孵化基地、中试基地、产业联盟等创新载体,进而孵化项目、培育产业人才,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石化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提供强劲、持续的发展动能。

  纪红兵表示,石化能源生态圈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生态圈重要的一环,与之相关的生态产业链有许多,对产业链提出了全新的人才需求。目前广东省在石油化工人才培育体系的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包括埃克森美孚、东华能源、霍尼韦尔UOP等企业也布局建设研发中心或协同创新中心,为人才聚集和培育提供了平台。他同时认为,协同创新、人才培育、高端人才聚集等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关注并持续打造,建议惠州充分利用产业优势,结合产业链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和培育石化专业人才、高层次的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等。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中海壳牌大事记

  1991年1月

  国务院批准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一期项目)立项

  2000年10月

  合营合同签署,同年12月公司成立

  2006年1月

  一期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

  2014年8月

  中国海油和壳牌签订备忘录,以中海壳牌作为扩展合作实体,共同开发、拥有与运营惠炼二期化工项目(二期项目)

  2018年4月

  二期项目投产(乙烯总产能达到220万吨/年)

  2019年2月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列入第二批国家重大外资项目

  2019年9月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纳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储备项目

  2020年5月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在广州、北京、荷兰海牙三地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云签约”仪式

  2022年4月

  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文批复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从国家储备类项目转为规划类项目

  2022年5月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通过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

  2023年3月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在北京举行初步投资协议签约仪式

  2023年5月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在惠州大亚湾举行开工仪式

主办单位:惠州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宣传统战办公室、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今日惠州网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 reserved. 今日惠州网 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