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种 | “芒”有所获 “种”有所得
2024-06-05 17:18:00 稿源:文明大亚湾点击: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今天12时10分

迎来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芒种
 


芒种“忙种”

正是挥汗如雨的时候

黄熟的麦子正开镰收割

新插下的稻秧次第返青

田野里一片片黄,一片片绿

真是又忙又美的时节
 


辛勤劳作之余

人们也应时应景地

传承着煮梅、送花神等习俗

供花、供果、送香、挂彩绳

借着多彩的仪式

表达祝福、祈愿美好

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

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大亚湾渔民朝拜仪式(杨包庙会)

 

大亚湾渔民朝拜仪式(杨包庙会)

  据《惠州府志》记载,大亚湾杨包庙会源于清光绪年间的杨包朝拜会,相传这一天是杨包真人宝诞,流传至今已有100多年,2015年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

  据传,杨包真人是一对夫妻,夫姓杨,妻姓包,夫妇二人均为茅山道士。明末清初,这对夫妻曾在霞涌晓联村张屋上排等地做道场、打斋醮,闲时采草药为乡民医治疑难杂症,偶尔为村民祈福除灾。

  据霞新村老人介绍,新中国成立前,霞新村多半陆地还是海洋,现在的杨包庙后面的螺山原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螺岛,杨包夫妻俩就住在螺岛上。当地渔民感念于杨包夫妻的帮助,便在他们身故后于山洞搭建拜台,祈求杨包保佑平安。久而久之,杨包真人成了远近渔民心中的“保护神”。

  1875年,当地村民在螺岛上建杨包真人庙,以此供奉。庙内有一个火铜钟和一面大鼓。每天晚上12时,庙里敲钟108响,钟声洪亮悠远,可传至10多华里的地方。清光绪年间,霞涌名人黄伯群写下《螺岛钟声》一诗,让杨包庙的“螺岛钟声”成为“霞涌八景”之一。

  螺岛上的杨包真人庙在“文革”时期被拆,1986年霞新村重建杨包真人庙,庙会的庆典得以延续。
 

在这个又收又种的时节

除了农人为作物洒下辛勤汗水

还有莘莘学子耕耘之忙

2024高考就在眼前

那些熠熠闪光的梦想即将绽放

愿大家

所有努力,都有回响

“芒”有所获,“种”有所得!

主办单位:惠州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宣传统战办公室、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今日惠州网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 reserved. 今日惠州网 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