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作为广东海洋大市,近年来,惠州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种质资源、显著的区位优势、有力的科技支撑、扎实的种业基础,高位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惠州出台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把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抓手,不断激活蓝色引擎,唱响海洋牧歌。
培育种业“芯片”
海洋牧场建设注入“芯”动力
惠州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拥有大小海岛162个,大陆海岸线长281.4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洋生物种类1300多种,是南海北部重要的水产资源种质资源库。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为惠州“躬耕”浩瀚蓝海奠定良好基础。惠州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现代化海洋牧场专班,制订出台《惠州市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振兴工作方案》《惠州市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高起点谋划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建设海上粮仓、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种业是“芯片”。开展良种培育、人工繁育核心技术攻关,是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关键所在。
走进位于大亚湾区的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中心试验基地,健硕的鱼儿在养殖池里溅起水花,一尾尾闪烁着丝丝金光、蓝光的鱼苗畅快游动……该试验基地作为广东省内唯一的省属海洋渔业科研试验基地,在石斑鱼种业创新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今年再次成功突破了黄金鲹、蓝圆鲹人工繁育技术,进一步满足广东省深远海养殖种类的多元化需求。
一方海(广东)海洋牧场有限公司在惠东打造“现代渔业海上田园综合体”。
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通讯员刘英 摄
在位于惠东港口的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鱼苗繁育车间内,成群的硇洲族大黄鱼鱼苗在鱼池中游弋……该公司在成功突破黄唇鱼人工繁殖技术难题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成功突破野生南海大黄鱼人工驯养和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已驯养亲鱼3000多尾,并于今年1月底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家现场测试验收,今年苗种繁育有望突破千万尾,将为全省大黄鱼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凭借深厚的养殖技术积累,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及池塘升级改造方面成效显著;惠州学院设立了海洋科研平台,在海洋经济动物良种选育、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等领域成果丰硕……
惠州海水种业激起朵朵浪花,为我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注入“芯”动力。
布局全产业链
全面系统推进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惠州市2024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水产品产量增长6.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增长5.6%,淡水产品产量增长6.2%。不断丰富的水产品,彰显了我市海洋牧场的建设成效。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当前,惠州正高水平推进绿色健康养殖。通过落实《惠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加强养殖水域滩涂统一管理,统筹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稳定水产健康养殖面积,拓展养殖生产空间。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创建,示范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建成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1个、省级示范区16个。
与此同时,惠州高效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投放斑节对虾、黑鲷、黄鳍鲷等鱼虾苗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休禁渔制度,落实渔业资源生态补偿措施,有效保护了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环境。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中心试验基地的蓝圆鲹良种繁育车间养殖池。
如今,集种业、养殖、装备、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仓储销售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正加速形成。依托“海陆空铁”立体化交通网络和“丰”字交通主框架,惠州全面融入广州、深圳、香港“半小时生活圈”,各类优质的水产品可以快速供应大湾区乃至海外市场。
在围绕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进行总体规划布局的同时,惠州出台实施配套措施,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在惠东县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渔业村,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乘着海风,游客坐渔船体验出海捕鱼的乐趣……近年来,当地在注重环保和规划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产业,打造食、住、行、游、娱、购配套完善的现代化休闲渔村,推动渔旅融合,不断激活全产业链发展动能。
“坚持‘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的原则,加快海洋经济全产业链规划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加大现代化海洋牧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招引龙头企业和中小优质企业,培育产业生态,探索开展种业攻坚,加快水产育种攻关和产业化进程,全面系统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通讯员刘美凤 黄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