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第一中学: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4-04-03 16:07:38 稿源:惠州头条APP点击:

  龙眉山下书声琅琅,菁菁校园德渥群芳。坐落于惠州市大亚湾开发区龙眉山下的大亚湾第一中学,历经65年的淬炼,一座渔村小镇的老校园,焕发新的容光,成为我市一所高标准、现代化、规范化的完全中学。

  迈进大亚湾第一中学校园,升腾的活力、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该校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进行了管理层、科组层、班主任层的专业成长层面推进,打造教学、竞赛、科研、培训、交流五大平台,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形成了以机制集成、层次集成、平台集成为主要内容的“335”综合集成化培养模式,为一个个青年教师成长点亮了“引航灯”。
 

教师依托“335”综合集成化培养模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结对”课堂含金量高,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尽管只剩下不到24小时,但不到最后一刻不能轻言放弃……”在大亚湾第一中学,教师黄晓敏至今对入职前不久的“一堂课”记忆犹新,“因为准备时间不足,我本想放弃这次评比,但我的师傅用实际行动狠狠教育了我一顿,带领我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惠州市2022年诗歌鉴赏教学论文第一名。”黄晓敏说,得益于这段经历,他连续多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迄今已获得区级及以上荣誉13次。

  黄晓敏口中的师傅,实际是大亚湾第一中学以“青蓝工程”活动为抓手,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一项举措。如今,“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流的教育离不开一流的教师”已成为普遍共识,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名优教师队伍,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大亚湾第一中学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推出了一批具有本校特点、针对性较强、务实管用的创新举措。按照“335”综合集成化培养模式,学校还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构筑了教学、竞赛、科研、培训、交流五大平台。如培训平台实行全体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分类培训,针对年轻人多的现状,在青年教师中开展“青蓝工程”;科研平台根据教师的专业方向和教学水平分别设置学科研究、专项研究(学校、年级部)和国内一流专家指导参与的课题研究,改变了以往个体研究的自我封闭性。

  “以前我在课堂上过于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对知识点的呈现略有不足。”在教学平台,教导处联合教科处、学术委员会每周进班听课1~2次,对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把脉问诊献良方”。教师华丽云坦言,得益于教学平台的搭建,她不仅很快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还有机会走进国内外高中名校进行交流学习,获得更好的教育经验。另外,在竞技平台,学校形成了“竞赛品牌”包括“人人公开课”“121高效课堂赛课”“解题能力竞赛”等,通过层层比赛进行“大练兵”,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切磋平台。

  一系列系统性的实务培训成果显著。近年来,全校教师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的论文超过200篇(部),由本校教师主持的国家、省、市级课题20余项。

  以目标为导向分类分级加速教师成长

  “随时关注学生课上的神情是我的习惯”“我认为知识点的呈现要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而完成”……在办公室里,教师田丽与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余沁围绕课堂演绎等方面进行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深入交流。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在大亚湾第一中学的每一间教师办公室里。在“335”综合集成化培养模式里,大亚湾第一中学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师特点,编织起一张由管理、科组、班主任三个不同层面构成的“加速网”。

  在管理层,学校减少管理层级,成立了由资深老教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为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化路径;在科组层,学校实行学科组办公,形成科组学习共同体。在班主任层,通过班主任例会、班主任论坛、外出学习等途径搭建班主任成长平台,培养具有学科教学专长又有较强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大亚湾第一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提出:力争在本发展规划年内涌现一批名扬省市的学科骨干、教学名师。各类型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至少要培养3~4名教师,以点带面,引领教师群体共同发展。这是“335”综合集成化培养模式三大机制中动力机制的一个体现,动力机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教师成长目标的形式激励全校教师自我发展。另外,三项机制还包括运行机制,即制定《大亚湾第一中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专业发展与素质考核的管理规定》等章程制度,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评价机制即以教学评估为抓手,督促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通讯员赵凯

主办单位:惠州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宣传统战办公室、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今日惠州网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 reserved. 今日惠州网 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惠州日报社